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 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常識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蛇年運勢 新年賀詞 壓歲錢由來 2013燈會 平溪天燈節 主題 金蛇報喜,大過好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歷史> 歷史人物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請問東林黨三君. 發問者: 媽媽說凡事靠自己QQ ( 初學者 4 級)
發問時間: 2005-04-30 00:59:09
解決時間: 2005-04-30 14:49:24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3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6%
.共有 7 人評價.如題,請問東林黨三君他們各是誰,生平事積有哪些?? 2005-04-30 09:52:46 補充
謝謝兩位的答覆喔!但是我想你們可能會挫一了,你們索引的資料我已經看過了,我只是要"三君"的生平和事蹟,不好意思^^"
2005-04-30 09:56:38 補充
會錯意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 回答者: 晴信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4-30 11:25:07
[ 檢舉 ] .東林黨三君是趙南星、鄒元標與顧憲成,其生平和事蹟如下:
(一)趙南星
趙南星,字夢白,高邑人.萬曆二年進士.除汝寧推官.治行廉平,稍遷戶部主事.張居正寢疾,朝士禱,南星與顧憲成、姜士昌戒弗往.居正歿,調吏部考功.引疾歸.
起歷文選員外郎.疏陳天下四大害,言:「楊巍乞休,左都御史吳時來謀代之,忌戶部尚書宋纁聲望,連疏排擠.副都御史詹仰庇力謀吏、兵二部侍郎.大臣如此,何以責小臣,是謂干進之害.禮部尚書沈鯉、侍郎張位、諭德吳中行、南京太僕卿沈思孝相繼自免,獨南京禮部侍郎趙用賢在,詞臣黃洪憲輩每陰讒之,言官唐堯欽、孫愈賢、蔡系周復顯為詆誣.眾正不容,宵人得志,是謂傾危之害.州縣長吏選授太輕,部寺之官計日而取郡守,不問才行.而撫按論人贓私有據,不曰未甚,則曰任淺,概止降調.其意以為惜才,不知此乃惜不才也.吏治日汙,民生日瘁,是謂州縣之害.鄉官之權大於守令,橫行無忌,莫敢誰何.如渭南知縣張棟,治行無雙,裁抑鄉官,被讒不獲行取,是謂鄉官之害.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
疏出,朝論韙之.而中所抨擊悉時相所庇,於是給事中李春開起而駁之.其疏先下,南星幾獲譴.給事中王繼光、史孟麟、萬自約,部曹姜士昌、吳正志並助南星詆春開,且發時來、仰庇、洪憲讒諂狀.春開氣沮,然南星卒以病歸.再起,歷考功郎中.
二十一年大計京官,與尚書孫鑨秉公澄汰.首黜所親都給事中王三餘及鑨甥文選員外郎呂胤昌,他附麗政府及大學士趙志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給事中劉道隆因劾吏部議留拾遺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專權植黨,貶三官.俄因李世達等疏救,斥南星為民.後論救者悉被譴,鑨亦去位,一時善類幾空.事具鑨傳.
南星里居,名益高.與鄒元標、顧憲成,海內擬之「三君」.中外論薦者百十疏,卒不起.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俄改右通政,進太常卿.至則擢工部右侍郎.居數月,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齊天下為任.天啟三年大計京官,以故給事中亓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先朝結黨亂政,議黜之.吏科都給事中魏應嘉力持不可.南星著四凶論,卒與考功郎程正己置四人不謹.他所澄汰,一如為考功時.浙江巡按張素養薦部內人材,及姚宗文、邵輔忠、劉廷元.南星劾其謬,素養坐奪俸.先是,巡方者有提薦之例,南星已奏止之.而陝西高弘圖、山西徐揚先、宣大李思啟、河東劉大受,復踵行如故.南星並劾奏之,巡方者始知畏法.
尋代張問達為吏部尚書.當是時,人務奔競,苞苴恣行,言路橫尤甚.每文選郎出,輒邀之半道,為人求官,不得則加以惡聲,或逐之去.選郎即公正無如何,尚書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銳意澄清,獨行己志,政府及中貴亦不得有所干請,諸人憚其剛嚴不敢犯.有給事為貲郎求鹽運司,即注貲郎王府,而出給事於外.知縣石三畏素貪,夤緣將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時進士無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賢雅重之,嘗於帝前稱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應星介一中書贄見,南星麾之去.嘗並坐弘政門,選通政司參議,正色語忠賢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忠賢默然,怒形於色.大學士魏廣微,南星友允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廣微入內閣,嘗三至南星門,拒勿見.又嘗嘆曰:「見泉無子.」見泉,允貞別號也.廣微恨刺骨,與忠賢比而齕南星.
東林勢盛,眾正盈朝.南星益搜舉遺佚,布之庶位.高攀龍、楊漣、左光斗秉憲;李騰芳、陳于廷佐銓;魏大中、袁化中長科道;鄭三俊、李邦華、孫居相、饒伸、王之寀輩悉置卿貳.而四司之屬,鄒維璉、夏嘉遇、張光前、程國祥、劉廷諫亦皆民譽.中外忻忻望治,而小人側目,滋欲去南星.給事中傅櫆以維璉改吏部己不與聞,首假汪文言發難,劾南星紊舊制,植私人.維璉引去,南星奏留之,小人愈恨.會漣劾忠賢疏上,宮府益水火.南星遂杜門乞休,不許.
攀龍之劾崔呈秀也,南星議戍之.呈秀窘,夜走忠賢邸,叩頭乞哀,言:「不去南星及攀龍、漣等,我兩人未知死所.」忠賢大以為然,遂與定謀.會山西缺巡撫,河南布政使郭尚友求之.南星以太常卿謝應祥有清望,首列以請.既得旨,而御史陳九疇受廣微指,言應祥嘗知嘉善,大中出其門,大中以師故,謀於文選郎嘉遇而用之,徇私當斥.大中、嘉遇疏辯,語侵九疇.九疇再疏力詆,並下部議.南星、攀龍極言應祥以人望推舉,大中、嘉遇無私,九疇妄言不可聽.忠賢大怒,矯旨黜大中、嘉遇,黜九疇,而責南星等朋謀結黨.南星遽引罪求去,忠賢復矯旨切責,放歸.明日,攀龍亦引去.給事中沈惟炳論救,亦出之外.俄以會推忤忠賢意,斥于廷、漣、光斗、化中,引南星所擯徐兆魁、喬應甲、王紹徽等置要地.小人競進,天下大柄盡歸忠賢矣.
忠賢及其黨惡南星甚,每矯敕諭,必目為元凶.於是御史張訥劾南星十大罪,劾維璉、國祥、嘉遇及王允成.得旨,並削籍.令再奏南星私黨,訥復列上邦華及孫鼎相等十四人,[一]並貶黜.自是為南星擯棄者,無不拔擢.其素所推者,率遭奇禍.諸干進速化之徒,一擊南星,輒遂所欲.而石三畏亦起為御史,疏攻南星及李三才、顧憲成、孫丕揚、王圖等十五人.死者皆削奪,縉紳禍益烈.尋以汪文言獄詞連及南星,下撫按提問.適郭尚友巡撫保定,而巡按馬逢亦憾南星,乃相與庭辱之.笞其子清衡及外孫王鍾龐,[二]繫之獄,坐南星贓萬五千.南星家素貧,親故捐助,始獲竣.卒戍南星代州,清衡莊浪,鍾龐永昌.嫡母馮氏、生母李氏,並哀慟而卒.子生七齡,驚怖死.南星抵戍所,處之怡然.
莊烈帝登極,有詔赦還.巡撫牟志夔,忠賢黨也,故遲遣之,竟卒於戍所.崇禎初,贈太子太保,[三]諡忠毅.櫆、呈秀、廣微、九疇、兆魁、應甲、紹徽、訥、三畏、尚友、志夔,俱名麗逆案,為世大僇焉.
(二)鄒元標
鄒元標,字爾瞻,吉水人.九歲通五經.泰和胡直,嘉靖中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師歐陽德、羅洪先,得王守仁之傳.元標弱冠從直遊,即有志為學.舉萬曆五年進士.觀政刑部.
張居正奪情,元標抗疏切諫.且曰:「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雖可為,學術則偏;志雖欲為,自用太甚.其設施乖張者,如州縣入學,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損其數.是進賢未廣也.諸道決囚,亦有定額.所司懼罰,數必取盈.是斷刑太濫也.大臣持祿苟容,小臣畏罪緘默,有今日陳言而明日獲譴者.是言路未通也.黃河泛濫為,民有駕蒿為巢,啜水為餐者,而有司不以聞.是民隱未周也.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傑之材,又不可枚數矣.伏讀敕諭,『朕學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盡隳』.陛下言及此,宗社無疆之福也.雖然,弼成聖學,輔翼聖志者,未可謂在廷無人也.且幸而居正丁艱,猶可挽留;脫不幸遂捐館舍,陛下之學將終不成,志將終不定耶?臣觀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後辦非常之事』,若以奔喪為常事而不屑為者.不知人惟盡此五常之道,然後謂之人.今有人於此,親生而不顧,親死而不奔,猶自號於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為喪心,則以為禽彘,可謂之非常人哉?」
疏就,懷之入朝.適廷杖吳中行等.元標俟杖畢,取疏授中官,紿曰:「此乞假疏也.」及入,居正大怒,亦廷杖八十,謫戍都勻.在萬山中,夷僚與居,元標處之怡然.益究心理學,學以大進.巡按御史承居正指,將害元標.行次鎮遠,一夕,御史暴死.
元標謫居六年,居正歿,召拜吏科給事中,首陳培聖德、親臣工、肅憲紀、崇儒行、飭撫臣五事.尋劾罷禮部尚書徐學謨、南京戶部尚書張士佩.
徐學謨者,嘉定縣人.嘉靖中,為荊州知府.景恭王之藩德安,欲奪荊州城北沙巿地.學謨力抗不予,為王所劾.下撫按逮問,改官.荊州人德之,稱沙巿為「徐巿」.居正素與厚.萬曆中,累遷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居正歸葬父,學謨事之謹,召為刑部侍郎.越二年,擢禮部尚書.自弘治後,禮部長非翰林不授.惟席書以言「大禮」故,由他曹遷;萬士和不由翰林,然先歷其部侍郎.學謨徑拜尚書,廷臣以居正故,莫敢言.居正卒,學謨急締姻於大學士申時行以自固.及奉命擇壽宮,通政參議梁子琦劾其始結居正,繼附時行,詔為奪子琦俸.元標復劾之,遂令致仕歸.
慈寧宮災,元標復上時政六事.中言:「臣曩進無欲之訓,陛下試自省,果無欲耶,寡欲耶?語云:『欲人勿聞,莫若勿為.』陛下誠宜翻然自省,加意培養.」當是時,帝方壯齡,留意聲色游宴,謂元標刺己,怒甚,降旨譙責.首輔時行以元標己門生,而劾罷其姻學謨,亦心憾,遂謫南京刑部照磨.就遷兵部主事.召改吏部,進員外郎,以病免.起補驗封.陳吏治十事,民瘼八事,疏幾萬言.文選缺員外郎,尚書宋纁請用元標,[四]久不獲命,纁連疏趣之.給事中楊文煥、御史何選亦以為言.帝怒,詰責纁,謫文煥、選於外,而調元標南京.刑部尚書石星論救,亦被譙讓.元標居南京三年,移疾歸.久之,起本部郎中,不赴.旋遭母憂,里居講學,從游者日眾,名高天下.中外疏薦遺佚,凡數十百上,莫不以元標為首.卒不用.家食垂三十年
光宗立,召拜大理卿.未至,進刑部右侍郎.天啟元年四月還朝,首進和衷之說,言:「今日國事,皆二十年諸臣醞釀所成.往者不以進賢讓能為事,日錮賢逐能.而言事者又不降心平氣,專務分門立戶.臣謂今日急務,惟朝臣和衷而已.朝臣和,天地之和自應.向之論人論事者,各懷偏見.偏生迷,迷生執,執而為我,不復知有人,禍且移於國.今與諸臣約,論一人當惟公惟平,毋輕搖筆端;論一事當懲前慮後,毋輕試耳食.以天下萬世之心,衡天下萬世之人與事,則議論公,而國家自享安靜和平之福.」因薦涂宗濬、李邦華等十八人.帝優詔納.居二日,復陳拔茅闡幽、理財振武數事,及保泰四規.且請召用葉茂才、趙南星、高攀龍、劉宗周、丁元薦,而恤錄羅大紘、雒于仁等十五人.帝亦納.
初,元標立朝,以方嚴見憚,晚節務為和易.或議其遜初仕時.元標笑曰:「大臣與言官異.風裁踔絕,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即當護持國體,可如少年悻動耶?」時朋黨方盛,元標心惡之,思矯其弊,故其所薦引不專一途.嘗欲舉用李三才,因言路不與,元標即中止.王德完譏其首鼠,元標亦不較.南京御史王允成等以兩人不和,請帝諭解.元標言:「臣與德完初無纖芥,此必有人交搆其間.臣嘗語朝士曰:『方今上在沖歲,敵在門庭,祇有同心共濟.倘復黨同伐異,在國則不忠,在家則不孝.世自有無偏無黨之路,奈何從室內起戈矛耶?』」帝嗣位已久,而先朝廢死諸臣猶未贈卹,元標再陳闡幽之典,言益懇切.
其年十二月改吏部左侍郎.未到官,拜左都御史.明年典外察,去留惟公.御史潘汝楨、過庭訓雅有物議.及庭訓秩滿,汝楨注考溢美.元標疏論之,兩人並引疾去.已,言丁巳京察不公,專禁錮異己,請收錄章家禎、丁元薦、史記事、沈正宗等二十二人.由是諸臣多獲昭雪.又言:「明詔收召遺佚,而諸老臣所處猶是三十年前應得之官,宜添注三品崇秩,昭陛下褒尊耆舊至意.」帝納其言.於是兩京太常、太僕、光祿三卿各增二員.
孫慎行之論「紅丸」也,元標亦上疏曰:「乾坤所以不毀者,惟此綱常.綱常所以植立者,恃此信史.臣去年舟過南中,南中士大夫爭言先帝猝然而崩,大事未明,難以傳信.臣初不謂然.及既入都,為人言先帝盛德,宜速登信史.諸臣曰:『言及先帝彌留大事,令人閣筆,誰敢領此?』臣始有疑於前日之言.元輔方從哲不伸討賊之義,反行賞奸之典,即謂無其心,何以自解於世.且從哲秉政七年,未聞建樹何事,但聞馬上一日三趣戰,喪我十萬師徒.試問誰秉國成,[五]而使先帝震驚,奸人闖宮,豺狼當路,憸邪亂政?從哲何詞以對?從來懲戒亂賊,全在信史.失今不成,安所底止.」時刑部尚書黃克纘希內廷意,小和之,而從哲世居京師,黨附者眾,崔文昇黨復彌縫於內,格慎行與眾議,皆不得伸.未幾,慎行及王紀偕逐,元標疏救,不聽.
元標自還朝以來,不為危言激論,與物無猜.然小人以其東林也,猶忌之.給事中朱童蒙、郭允厚、郭興治慮明年京察不利己,潛謀驅逐.會元標與馮從吾建首善書院,集同志講學,童蒙首請禁之.元標疏辨求去,帝已慰留,允厚復疏劾,語尤妄誕.而魏忠賢方竊柄,傳旨謂宋室之亡由於講學,將加嚴譴.葉向高力辨,且乞同去,乃得溫旨.興治及允厚復交章力攻;興治至比之山東妖賊.元標連疏請益力,詔加太子太保,[六]乘傳歸.陛辭,上老臣去國情深疏.歷陳軍國大計,而以寡欲進規,人為傳誦.四年卒於家.明年,御史張訥請毀天下講壇,力詆元標,忠賢遂矯旨削奪.崇禎初,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忠介.
童蒙等既劾元標,遂得罪清議,尋以年例外遷.及忠賢得志,三人並召還.歲餘,允厚至戶部尚書、太子太保.童蒙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母死不持服,為忠賢建生祠.興治亦加至太僕卿.忠賢敗,三人並麗逆案云.
(三)顧憲成
顧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曆四年舉鄉試第一.八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大學士張居正病,朝士為之禱,憲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憲成手削去之.居正卒,改吏部主事.請告歸三年,補驗封主事.
十五年大計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計事.工部尚書何起鳴在拾遺中,自修坐是失執政意.給事中陳與郊承風旨並論起鳴、自修,實以攻自修而庇起鳴.於是二人並罷,責御史糾起鳴者四人.憲成不平,上疏語侵執政,被旨切責,謫桂陽州判官.稍遷處州推官.丁母憂,服除,補泉州推官.舉公廉第一.
擢吏部考功主事,歷員外郎.會有詔三皇子並封王.憲成偕同官上疏曰:
皇上因祖訓立嫡之條,欲暫令三皇子並封王,以待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臣等伏而思之,「待」之一言,有大不可者.太子,天下本.豫定太子,所以固本.是故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就見在論是也,待將來則非也.我朝建儲家法,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廷臣言甚詳,皇上概弗省,豈皇上創見有加列聖之上乎?有天下者稱天子,天子之元子稱太子.天子繫乎天,君與天一體也;太子繫乎父,父子一體也.主鬯承祧,於是乎在,不可得而爵.今欲並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係乎?無所係,則難乎其為名;有所係,則難乎其為實.
皇上以為權宜云耳.夫權宜者,不得已而行之也.元子為太子,諸子為藩王,於理順,於分稱,於情安,有何不得已而然乎?耦尊鈞大,逼所由生.皇上以祖訓為法,子孫以皇上為法.皇上不難創其所無,後世詎難襲其所有.自是而往,幸皆有嫡可也,不然,是無東宮也.又幸而如皇上之英明可也,不然,凡皇子皆東宮也.無乃啟萬世之大患乎?皇后與皇上共承宗祧,期於宗祧得人而已.皇上之元子諸子,即皇后之元
- 6031 -
子諸子.恭妃、皇貴妃不得而私之,統於尊也.豈必如輔臣王錫爵之請,須拜皇后為母,而後稱子哉?
況始者奉旨,少待二三年而已,俄改二十年,又改於二十一年,然猶可以歲月期也.今曰「待嫡」,是未可以歲月期也.命方布而忽更,意屢遷而俞緩.自並封命下,叩閽上封事者不可勝數,至里巷小民亦聚族而竊議,是孰使之然哉,人心之公也.而皇上猶責輔臣以擔當.錫爵夙夜趣召,乃排議而順上旨,豈所謂擔當;必積誠感悟納皇上於無過之地,乃真擔當耳.不然,皇上且不能如天下何,而況錫爵哉!
皇上神明天縱,非溺寵狎昵之比.而不諒者,見影而疑形,聞響而疑聲,即臣等亦有不能為皇上解者.皇上盛德大業,比隆三五.而乃來此意外之紛紛,不亦惜乎.伏乞令皇元子早正儲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各就王爵.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宗廟之福,社稷之慶,悉在是矣.
憲成又遺書錫爵,反覆辨論.其後並封議遂寢.
二十一年京察.吏部尚書孫鑨、考功郎中趙南星盡黜執政私人,憲成實左右之.及南星被斥,憲成疏請同罷,不報.尋遷文選郎中.所推舉率與執政牴牾.先是,吏部缺尚書,錫爵欲用羅萬化,憲成不可,乃用陳有年.後廷推閣臣,萬化復不與.錫爵等皆恚,萬化乃獲推,會帝報罷而止.及是,錫爵將謝政,廷推代者.憲成舉故大學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歸.事具有年傳.
憲成既廢,名益高,中外推薦無慮百十疏,帝悉不報.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祿少卿,力辭不就.四十年卒於家.天啟初,贈太常卿.魏忠賢亂政,其黨石三畏追論之,遂削奪.崇禎初,贈吏部右侍郎,諡端文
憲成姿性絕人,幼即有志聖學.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闢王守仁「無善無惡心之體」之說.邑故有東林書院,宋楊時講道處也,憲成與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歐陽東鳳與無錫知縣林宰為之營構.落成,偕同志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輩講學其中,學者稱涇陽先生.當是時,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學舍至不能容.憲成嘗曰:「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故其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由是東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撫李三才被論,憲成貽書葉向高、孫丕揚為延譽.御史吳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譁.而其時于玉立、黃正賓輩附麗其間,頗有輕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東林為口實.兆魁騰疏攻憲成,恣意誣詆.謂滸墅有小河,東林專其稅為書院費;關使至,東林輒以書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餽;講學所至,僕從如雲,縣令館穀供億,非二百金不辦;會時必談時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圖;及受黃正賓賄.其言絕無左驗.光祿丞吳炯上言為一一致辨,因言:「憲成貽書救三才,誠為出位,臣嘗咎之,憲成亦自悔.今憲成被誣,天下將以講學為戒,絕口不談孔、孟之道,國家正氣從此而損,非細事也.」疏入,不報.嗣後攻擊者不絕,比憲成歿,攻者猶未止.凡救三才者,爭辛亥京察者,國本者,發韓敬科場弊者,請行勘熊廷弼者,抗論張差梃擊者,最後爭移宮、紅丸者,忤魏忠賢者,率指目為東林,抨擊無虛日.借魏忠賢毒焰,一網盡去之.殺戮禁錮,善類為一空.崇禎立,始漸收用.而朋黨勢已成,小人卒大熾,禍中於國,迄明亡而後已.
參考資料
明史/趙南星、鄒元標與顧憲成列傳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2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非常謝謝你,這個就是我要的了!也謝謝另外兩位,辛苦了^^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免費索取商英光碟+小書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立即免費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英文email超實用金句!
•測你在旁人眼中的英文力?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其他回答(2)
意見(0)
相關評論(0)
.
001
回答者: 化骨龍 ( 實習生 3 級 )
回答時間: 2005-04-30 01:00:26
[ 檢舉 ]
..所謂「東林黨」的領袖人物是顧憲成(
一五五○ -- 一六一二),他是萬曆進士,官至吏部文選
司郎中。萬曆二十三年(一五九四年),顧憲成因立太子
問題忤犯神宗及內閣首輔,而被革職罷歸無鍚故里。無鍚
東門外原有東林書院,係宋代楊時講學處,後廢,顧憲成
與弟俊成修復之,並與同好高攀龍(一五六二 -- 一九二
六)、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講學於東林書院,「諷
議朝政,裁量人物」,一時間「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
處林野,聞風響附」。另有趙南星(一五五○ -- 一六二
七)、鄒元標(一五五一 -- 一六二四)等亦與顧憲成遙
相應合,號為「三君」。顧憲成等朝野剛直之士因不斷抨
擊權臣、宦官,後來遂被稱為「東林黨人」。
002
回答者: 待業中的老女人 ( 實習生 3 級 )
回答時間: 2005-04-30 01:01:18
[ 檢舉 ]
..古代中國多把為政治私利而結成的排斥異己之宗派集團稱為「朋
黨」,故《論語》云君子「群而不黨」,《荀子》曰「朋黨比周以環
主圖私務,是篡臣者也」。歷代朝廷大臣凡欲攻擊政見不同者,往往
指之為朋黨,並因此而引起黨爭、釀成黨禍,其最烈者如東漢的黨錮
之禍,唐代的牛、李之爭,北宋的新舊兩黨,以及明代的東林黨爭。
明代因宦官長期專政,許多官僚均附於閹豎而充其黨羽,故被稱
為「閹黨」。至晚明時,一些士大夫因議論朝政、抨擊宦官,而被指
為「東林黨」並遭迫害,故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爭,實即東林黨與閹
黨之爭。明代黨爭之背景大略如下:
(1) 政見引起衝突:明時鼓勵士民上書言政,御史諫官尤得直
陳無避,國家大事往往集朝臣廷議裁奪,因此廷臣常為不
同政見而爭執不休。如嘉靖間就有宮廷中爭議句宗本生父
尊號的「議禮案」。武宗死時無子,朝臣迎其堂弟世宗即
位,世宗使禮臣議其本生父興獻王祐杬的尊號,張璁等迎
合帝意,議尊為皇考,楊廷和等則認為不合禮法,主張稱
孝宗(武宗父)為皇考,以興獻王為皇叔父。此事在朝廷
中爭論了三年,最後終於追尊興獻王為皇考恭穆獻皇帝,
然廷臣二百餘人竟跪伏宮明,哭闕力爭,聲震闕廷,世宗
乃將一百九十人下獄,有十七人廷杖致死。此事歷史上又
稱「大禮議」。到了後來神宗時,又因立太子的「國本」
等問題引起爭執,並演成激烈的黨爭。
(2) 爭奪內閣職權:嘉靖時,宦官的勢力一度受到排斥,故世
宗、穆宗、神宗時「內閣始專」。內閣大學士開始有首輔
、次輔和群輔之區別,首輔位極人臣,一切朝政均歸其調
度。為了爭奪內閣首輔的權位,大學士遂聯朋結黨,攀引
門生,互相傾軋排擠,採取各種權術以擊垮對手,形成長
期的門戶之爭。張璁因迎合世宗,在「大禮議」後成了內
閣首輔,「頤指百僚,無政與抗者」。及至後來,夏言(
一四八二 -- 一五四八)、嚴嵩(一四八○ -- 一五六七
)、徐階(一四九四 -- 一五七四)等也都通過類似的手
段先後彼此取代。特別是嚴嵩入閣二十年,執牛耳凡十有
五年,一意媚上,竊權罔利,「握權久,遍引私人居要地
」。他與其子嚴世審(? -- 一五六五)、義子趙文華(
? -- 一五五七)一手操縱國事,造成倭寇之患久不能平
,以及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年)韃靼攻打北京的「庚
戌之變」。後來在神宗萬曆初出任首輔的張居正(一五二
五 -- 一五八二)於改革財政、推行條鞭法等方面雖有功
績,然大權在握,未免偏恣專橫,使朝臣諸多不平、人情
洶洶。他死後,廷臣之間的互相傾軋日甚一日,黨爭乃起
。
(3) 廷臣抨擊閹宦:廷臣抨擊閹宦: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宦官
擅權為禍,政治日趨黑暗與腐朽。朝野剛正不阿之士遂起
而抨擊弊政,反對閹黨專權,圖謀改革現狀,以挽救明朝
之危亡。而宦官對反對自己的廷臣惱羞成怒,恨之入骨,
乃援結部份官僚,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此乃釀成明代黨
爭之主因。
明代的黨爭雖然發生較遲,然它與宦官專政、權臣擅權乃至特務
統治關係密切,並一直持續到明朝之覆滅,是為有明一代政壇上之大
事。茲略述其經過如下:
(一)神宗萬曆年間
1. 立太子國本之爭:立太子的所謂「國本」之爭,是晚明黨
爭的重要導火線。神宗皇后無子,王恭妃先生子常洛(即
光宗),後鄭妃又生子常洵(即福王),並因而被進封貴
妃,神宗因寵愛鄭妃乃欲廢長立愛,故對立太子問題遷延
不決近二十年。其間許多大臣強烈反對冊立常洵,屢屢主
張早立常洛,請立儲之疏累數千百,皆指斥宮闈,攻擊執
政,謂不能立定國本,結果往往被廷杖或遭貶謫。但也有
一部份大臣迎合帝意、討好鄭妃,主立常洵。是為「國本
」之爭。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三年),帝手詔內閣首輔王
鍚爵,欲將常洛、常洵和另一子並封為王,鍚爵奉詔擬旬
,舉朝大譁,事乃寢。此即所謂「三王並封」之爭。萬曆
二十九年(一六○一年),常洛年二十,神宗不得已立其
為太子,而封常洵為福王,但常洵長期不之國,故又有「
福王就國」之爭。直至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年)福王
之國,太子地位稍定,但奪嫡之疑時起,所以後來又有「
梃擊」等案發生,並導致黨爭不息。
2. 顧憲成講學東林:所謂「東林黨」的領袖人物是顧憲成(
一五五○ -- 一六一二),他是萬曆進士,官至吏部文選
司郎中。萬曆二十三年(一五九四年),顧憲成因立太子
問題忤犯神宗及內閣首輔,而被革職罷歸無鍚故里。無鍚
東門外原有東林書院,係宋代楊時講學處,後廢,顧憲成
與弟俊成修復之,並與同好高攀龍(一五六二 -- 一九二
六)、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講學於東林書院,「諷
議朝政,裁量人物」,一時間「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
處林野,聞風響附」。另有趙南星(一五五○ -- 一六二
七)、鄒元標(一五五一 -- 一六二四)等亦與顧憲成遙
相應合,號為「三君」。顧憲成等朝野剛直之士因不斷抨
擊權臣、宦官,後來遂被稱為「東林黨人」。
3. 朝中五黨反東林:與東林黨同時,朝廷中的官吏原來也有
宣、崑、齊、浙等各種黨派。宣黨首領為湯賓尹(宣城人
),崑黨領袖為顧天峻(崑山人),齊黨有兀詩教、周永
春、韓浚、張延登等人,楚黨有官應震、吳亮嗣、田生金
等,浙黨有姚宗文、劉廷元、沈一貫、方從哲等人。其中
以浙黨聲勢較大,沈、方二人均任過內閣首輔。這些黨派
彼此之間也有矛盾,但在對付東林黨方面卻是一致的,它
們均「務以攻東林排異己為事」,屬於非東林黨。因此,
東林黨、非東林黨在一系列朝政大事上均展開激烈之鬥爭
。
4. 李三才入閣事件:李三才(? -- 一六二三)係順天通州
(今北京通縣)人,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
見當時朝廷遣宦官任礦監、稅監,四處搜刮擾民,因此曾
多次上疏極言礦稅之害,請罷稅監,否則一味「溺志貨財
」,免難「眾畔土崩」。顧憲成與李三才交好,故向大學
士葉向高(一五五九 -- 一六二七)舉薦之。萬曆三十八
年(一六一○年),東林黨之官員欲推李三才入閣,但非
東林黨群起反對,黨爭激烈。次年御史徐兆魁劾東林講學
諸人,首詆顧憲成。同年,李三刀也被貶而辭職。
5. 萬曆末之梃擊案: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有男子
張差持梃(棍棒)闖入太子常洛所居之慈慶宮,擊傷守門
內侍李鑒,至殿前檐下被執,供稱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
、劉成引進,一時輿論大譁。東林黨主張嚴究,追查幕後
主使者,神宗與非東林黨則謀草草了事。後鄭妃乞哀於太
子要其不深究,神宗遂以「張差以瘋痲奸徒闖入東宮,持
梃傷人,罪在不赦」,諭法司速決之,並斃龐、劉於內廷
了案。此即所謂「梃擊案」,它與後來的「紅丸案」、「
移宮案」被合稱為明末之「三案」,均與東林黨爭有關。
(二)光宗熹宗時期
1. 光宗時之紅丸案:萬曆四十八年(一六二○年)八月,神
宗死,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登基不過一月即病
重,司禮監秉筆兼掌御藥房太監崔文昇下瀉藥,使病益劇
,一晝夜三四十起。鴻臚寺丞李可灼旋又進紅丸二,稱之
為仙丹。光宗服丸後即斃,於是中外藉藉,東林黨人疑係
神宗貴妃鄭氏指使下毒,主張嚴辦,非東林黨反對之。結
果崔文昇發遣南京,李可灼遣戌。史稱「紅丸案」。
2. 熹宗初之移宮案:光宗剛死,皇長子由校當立,時光宗所
寵之選侍李氏自恃撫養皇長子有功,與心腹閹宦魏進忠(
魏忠賢原名)謀據乾清宮挾帝自重。東林黨大臣楊漣、左
光斗等堅決主張把李選侍移至宮妃養老之濊鸞宮,左光斗
言「內廷之有乾清宮,猶外廷之有皇極殿,惟皇上御天得
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選侍既非嫡母,又非生
母,儼然居正宮,……名份倒置」,恐「借撫養之名,行
專制之實,武后之禍將見於今」。方從哲等非東林黨則認
為不要薄待先皇妃嬪,移宮「遲亦無害」。結果在楊、左
等之堅持下,李選侍移居噦鸞宮,然後皇長子方即立為熹
宗。史稱「移宮案」。
3. 葉向高起用東林:熹宗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葉向高
為內閣首輔,遂用鄒元標、趙南星、楊漣等東林黨人,一
時內閣言路頗多正人,浙、崑、宣、齊、楚等黨一度受到
排斥,它們中的一部份人乃漸附勢力日隆的閹宦魏忠賢。
4. 魏忠賢殘憲忠良:熹宗即位後不久,朝廷大權落入宦官魏
忠賢及熹宗之乳母客氏手中。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
楊漣上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接著諸臣相繼上疏彈劾
者七十餘人,熹宗皆不聽。於是魏忠賢乃聯結非東林黨,
非欲置東林黨人於死地不可。魏使人編《三朝要典》,為
梃擊、紅丸、移宮三案翻案,藉北打擊東林黨人,復造作
所謂《東林點將錄》,凡不附忠賢者皆為東林黨人而加迫
害。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
顧大章、熊廷弼(一五六九 -- 一六二五)、高攀龍、周
順昌(一五八四 -- 一六二六)、黃尊素(一五八四 --
一六二六)等,均遭殘酷迫害而死,總計因東林黨禍而慘
死及遭貶逐者達數百人之多。
(三)思孝崇禎年間
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熹宗死,弟由檢繼之,是為思宗。思
宗即位後不久,即下令貶斥魏忠賢及閹黨,迫魏忠賢自殺。接著乃逐
漸為東林黨人平反,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年)五月,毀《三朝要典》
,焚其板,於是罹忠賢之禍者多贈官賜諡,東林始不負罪於世。次年
三月,復將魏忠賢之黨羽定為「逆案」,分閹黨為六等,重者處死,
輕的終身不加錄用。至此東林黨爭暫告一段落,但官僚之間的派系鬥
爭猶未終息。如思宗中反奸計,對抗清名將袁崇煥(一五八四 -- 一
六三○)起疑而加以逮捕,閹黨餘孽乃乘機疏劾之,致袁崇煥死於非
命。這時,明朝的江山已岌岌可危了。
明代的黨爭從「東林黨」來說,係反對弊政與宦禍的鬥爭,確實
也發生了一定的作用,如使鄭貴妃家族的權勢受到一些壓抑,神宗欲
賜福王四百畝田地,經過朝臣反對結果只給一半。但總的說來,非東
林黨及閹宦則佔了上風。由於黨爭不息,奸佞當朝,使政風日壞,朝
政日非。黨爭不僅使文官受害,而且還殃及邊疆大員,如遼東經略熊
廷弼、督師袁崇煥,均被誣陷死,大大影響了對滿洲的防禦,加速明
朝的滅亡。黨爭還波及南明,如崇禎年間張溥等繼東林黨之風而組織
復社,與閹黨殘餘勢力繼續鬥爭。明亡之後,閹黨餘孽馬士英(約一
五九一 -- 一六四六)、阮大鋮(約一五八七 -- 約一六四六)等掌
握南明之福王政權,在國難當頭之際,黨爭竟未稍息。關於明代黨爭
同唐、宋諸代之異同,前面已列表說明,此處再將唐、明二朝之黨爭
略加比較:
(1) 背景:唐代牛李黨爭起因於朝官有出身句族的官僚和循科
舉進士的庶族官僚之別,世族官僚與庶族官僚相互排斥,
政見分歧僅是兩黨相互攻訐之口實,故兩黨均不同程度地
援結宦官以為後臺;明代黨爭之根源,則在於朝野剛直之
士不滿不滿政治之黑暗,起而抨擊弊政、反對宦官專權,
而宦官勢力則勾結部份官僚進行反撲,結成閹黨以排除異
己。
(2) 影響:唐代黨檃固導致人事浮沉、政局動盪,使朝政日非
,然中途即止,其危害不若明代之嚴重;明代黨爭自萬曆
起,一直延續到明祚覆亡,其間閹黨因掌握廠衛,遂利用
以興大獄、殺忠良,甚至危及鎮疆將,為禍至烈。
參考資料:
http://sokamonline.com/C-Hist/Ming2c.cfm 1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
刊登贊助網站•五福旅遊 - 嚴選古絲路深度遊
www.lifetour.com.tw
熱門古絲路大漠之旅!西安兵馬俑、絕美青海湖、祁連山、天山天池等景點一次玩遍!
www.lifetour.com.tw
•札西德樂假期 新疆絲路深度旅遊
www.tashidele.com
專業新疆旅遊,親臨北疆天山北麓、喀那斯湖,探索南疆帕米爾高原,行程值回票價!
www.tashidele.com
•專售高清大陸劇韓劇DVD專賣網
www.free-eshop.com
年終回饋9折優惠,高清秦始皇DVD三套免運費貨到付款1-3天送到
www.free-eshop.com
•候鳥2013新行程暢遊西安華山
www.travelbirds.net
春暖花開專案搶先開跑,2月10日前報名折6000,加入粉絲送500萬旅遊險!
www.travelbirds.net
•奇集集 你的室內裝潢設計專家
www.kijiji.com.tw
網羅全台優質店家,專業室內設計公司快速搜,讓你省時省力,荷包省更多!
www.kijiji.com.tw
•桃園禮儀公司推薦 德恩
www.200911.com.tw
桃園精緻殯葬服務,協助您送走摯愛親人最後一程!全程專員陪伴,專業用心!
www.200911.com.tw.最新歷史人物
發問中
已解決
.後宮甄嬛傳一些問題~
歷史上真的有陳靖仇
甄環和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趙飛燕秘史
成語迷幫解一夏
更多
我要找亞馬遜女王 關羽被誰所殺? 我想請問三國人物徐庶的基本資料 周紂王與Mr.Roxanne.An 更多
精選關鍵字
..黃忠 司馬懿 曹操 鳳雛 光緒 溥儀 林爽文 哥倫布 孔明 司馬炎 拿破崙 康有為 楊堅 張飛 李世民 曹植 劉銘傳 雍正 乾隆 朱元璋 鄧小平 劉備 吳三桂 鄭成功 秦始皇 康熙 隋文帝 希特勒 關羽 毛澤東 司馬昭 洪秀全 周瑜 施琅 梁啟超 孫權 慈禧太后 武則天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
.
phibrainno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